查看原文
其他

要有不计一身、不争一时的格局

为百姓谋福祉,当有不计一身、不争一时的格局和胸襟。春秋时期,郑国子产为兴国富民推行改革,可刚开始国人不懂他,贵族咒骂他:“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子产毫不退却,表示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即便身死也要做下去。三年之后,郑国被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人们称颂子产说:“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子产去世时,郑国百姓“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子产为了国计民生,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面对误解和阻力,他不争一时之长短,长期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最终取得了成效、赢得了民心。

不计一身、不争一时是“苟利国家,不避祸福”的担当。自古以来,为政都不是“收恩避怨”的讨巧差事,特别是碰到难事时,更要有真抓实干、舍身为公的勇气。
苏轼主政杭州时,为了疏浚西湖,令工匠们挖慧因高丽寺旁赤山以筑湖堤,寺僧迷信,“谓赤山乃寺左护龙沙,力谏不可”。
苏轼筑堤的决心坚如磐石,他向寺僧许愿,雕刻自身石像立于寺,若天降灾祸,将舍身护法。如此担当作为,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留下了苏堤盛景。

不计一身、不争一时是“沉得住气,稳得住神”的定力。俗话说,“心定则谋定,谋定则事成。”有定力,就能气不虚、心不乱,不为外界所扰;有定力,就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七一勋章”获得者、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
“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要干得动,就会一直干。”如今,年逾八旬,早已退休的黄大发每天仍佩戴着闪亮的党徽,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不计一身、不争一时是“政如农功,日夜思之”的坚韧。农民种地要想有好的收成,必须经历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见成效。为政如同农事,必须有精耕细作的耐心和夙兴夜寐的勤恳,持之以恒地把惠及民生的实事抓下去。
“草鞋书记”杨善洲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云南大亮山植树造林。这让很多人不理解,妻子劝他:“那么大年纪了,树长成材你怕见不到了。”杨善洲不为所动,辛勤耕耘22载,绿了荒山,白了头发,泽被了一方百姓。
为民计深远,是为政之责。担负好这个责任,为政者既要有不计一身的奉献精神,又要有不争一时的长远眼光。
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民谋事放在前,把个人“出彩”放在后,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功,不做走捷径、堆盆景的巧功。如此一茬接着一茬干,定能干出成效,留下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好口碑。


作者:周爱华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年2月23日,原标题“不计一身 不争一时”;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前线理论圈”

任编辑:林苗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